English

星星闪烁

1999-06-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我始终相信,星星是最能唤起人类好奇心的东西。这不仅因为科学最早从“看星星”开始,更主要地,是因为这些星星带着从宇宙起源处穿越了几百亿年时光飘渺而来的闪烁,最能触动我们心灵的神秘感,而神秘感是一切想象的起源,是诗与思的起源,是梦幻与追求的起源。以孩子般的天真和康德般的虔诚,我们在夏夜星空下阅读和想象每一颗星星的历史。

金融时代是如此高度地个人主义化了的时代,这里的每一次风起云涌都会突显出一批精英人物,他们的理念,信仰,意图,风格,甚至他们个人生活的波折,影响着或者决定着金融事件的成败。在这样的意义下,金融时代犹如拉开了夜幕的天空,而金融精英们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人的素质决定着人的行为(实践活动)的成败,人的精神世界哺育着人的素质。所以我喜欢引用克尔凯廓尔的名言:你如何信仰,你就如何生活。同时我也不会忘记黑格尔的信仰:英雄人物一旦完成其历史使命,就立刻倒下死去,而“精神”则继续前行,去寻找新的使者。所以英雄造就了时势,时势也造就了英雄。

不论如何,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高度个人主义的时代。当我收到这本书的书稿时,首先注意到的,不是“第一部分”收录的几十篇中国和西方“金融时代”历史事件的真实案例,而是与这些历史事件相关的“人物采访”(第二部分)。在我看来,正是这些“风云人物”首先摧垮了束缚着思想与政策的意识形态牢笼,推动了九十年代中国的金融实践,并且为进一步的体制实验与创新准备了舞台。事实上,那些注定了要去承担自己的历史使命的人们,他们的个人生活史已经与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了。他们早年“文革”的经历,“插队”时的思考,“体改”时期的成熟与困惑,所有这些“个人经历”以及具有这些个人经历的个人之间的“关系网”(也可以叫做“社会资本”),为他们,也为整个民族准备好了九十年代金融活剧的广阔舞台。个人史同时就是社会史的一部分;个人求变革,这构成社会变革的序曲;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为社会精神(ethos)取向的转变提供了方向。诗人荷尔德林说得好:“如何开始,就如何保持”(转引自<海德格尔文选>)。要理解九十年代上演的这幕金融活剧,首先必须理解它是如何开始的,必须把它首先理解为“思想史”的一部分,从而首先是事件核心人群的“个人史”。路是人走出来的,无路可走的时候便有了变革的企求与变革的“事件”。九十年代中国金融体制变革的事件:培育资本市场,电力及基础设施融资,企业购并,“红筹股”上市,境外发行债券,创立投资银行,逐步放开金融,电讯及保险业,金融机构破产或重组……。我们可以从这本小册子里读到这一系列重大的中国金融史“事件”的“直接报导”,“题记”,“述评”,或“观点”。胡舒立无疑是我所知道的素质最高的金融记者之一。她有敏捷的提问方式,天赋的直觉力,丰富的个人经历与社会经验,广泛的知识和交往,知识分子的良心和使命感,以所有这些“素质”为基础,她把自己塑造为中国第一流的新闻记者。

这本书里收集的案例与人物专访,一方面新闻式地记录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深化”的具体实践,另一方面也包含了新闻记者对金融事件的反思。在这样双重的意义上,我愿意把这本小册子称为“理解二十世纪末中国经济与金融变革事件的一本好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